3月5日,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中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、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,是2022年推動鋼鐵工業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。結合《報告》及行業發展形勢,筆者提出六點創新工作建議,供業內參考研討。
科技創新形勢和任務
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,創新支撐能力有待加強。《報告》指出,2021年,國家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,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,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。同時,我國仍面臨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等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。2021年,我國鋼鐵行業科技創新成果豐碩,10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,一系列產品實現全球首發,多個氫冶金示范項目進展明顯。但鋼鐵工業仍存在原創性成果不足、基礎研究有待加強等問題。
提升科技創新能力,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!秷蟾妗分赋,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,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,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;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等。鋼鐵行業企業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,加快構建創新體系,尤其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;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,持續提高研發投入強度;進一步強化平臺載體支撐,逐步打造創新能力梯次布局。
堅持創新引領,增強鋼鐵工業核心競爭力
《報告》指出,加強原材料等供給保障,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;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,促進傳統產業升級,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;著力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在資金、人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;推進質量強國建設,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。
2021年,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、2930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名單。兩會期間,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,今年國家級“小巨人”企業準備再培育3000家以上,帶動培育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以上,使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群體不斷壯大。全國人大代表、建龍集團董事長張志祥表示,要加快強鏈補鏈,力爭在黑龍江區域培育先進的鋼鐵產業集群,以鋼鐵企業為核心,通過自建或者培育下游產業,實現鋼鐵產業鏈的配套完善和有效延伸,逐步形成鏈條完整的鋼鐵產業集群。
筆者就此提出三點建議:
1
積極打造產業集群和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鋼鐵行業企業具備建設先進產業集群的產業基礎,具有打造鐵基新材料、碳基新材料等細分領域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優勢,應主動把握當前政策機遇,借助國家大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和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戰略機遇期,促進企業實現集群發展、裂變發展。
2
加強攻關關鍵材料關鍵技術。錨定產業發展方向及下游產業需求,積極參與今年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相關項目,重點圍繞高品質特殊鋼、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小批量、多品種關鍵鋼鐵材料以及低碳冶金、高效軋制等關鍵共性技術持續發力,牽頭或參與聯合攻關,力爭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材料,保障制造業產業鏈安全穩定。
3
爭創電爐鋼發展試點示范。電力資源豐富、廢鋼資源集中、靠近消費市場等具備電爐發展條件的地區,要積極參與今年的電爐鋼發展示范區建設,探索新技術新裝備;相關企業應加強自身建設,對標行業先進,盡早開展創建優勢標桿電爐煉鋼和廢鋼加工配送企業相關工作,總結可推廣的產業模式,有序發展電爐煉鋼,逐步優化工藝流程結構,提高電爐鋼產量比例。
突出創新驅動,持續推進行業智能化變革
《報告》提出,促進數字經濟發展,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,推進5G規;瘧,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;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,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。
2021年,鋼鐵行業13家企業應用案例入圍工信部“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入圍名單”,發布55項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,建成一批黑燈工廠、無人庫區、數字車間等。全國人大代表、山東鋼鐵(600022)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侯軍在兩會期間表示,建議盡快實施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行動計劃,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,形成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,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,推動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高。
筆者就此提出三點建議:
1
積極推進數字化基礎建設。相關鋼鐵企業要結合各生產工序改造,加快數字化升級,加快部署智能傳感器、處理器、儀器儀表等數字化工具和設備,提升生產現場的實時感知和數據采集能力,提高鋼鐵企業在今年規范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中的數字化競爭優勢。
2
共建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。構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是今年的行業重點工作之一。當前我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領域在研標準60余項,相關鋼鐵企業要加強與行業標準化組織協同合作,積極參與基礎共性、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標準研究,共同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,加快推進行業智能化變革。
3
爭創智能制造試點示范。智能工廠是智能制造的實現載體,今年鋼鐵行業將繼續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。相關鋼鐵企業要積極參與智能制造試點示范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等項目申報,積極參與行業、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行動,搶抓鋼鐵行業“數字化賦能工程”機遇。(中國工業報 作者系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、院長張龍強)
|